姓氏名字是怎么产生的?
许多古代文献印证了,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,是基于“天道”的原始宗教崇拜、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,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。
显而易见,古人用姓氏是来辨识宗室血缘的。
上古时期,“姓”是母亲一脉的血缘关系;“氏”则指父亲一脉的血亲。而现在则相反。如秦始皇叫“嬴政”,按照现在的姓氏用法则叫“赵政”。
姓与氏
姓氏其实是不同的。
是先有“姓”后才有“氏”的。
姓
迄今5000年前,中国人就有了姓。
姓的起源众说纷纭,但是,比较认可的是:与原始部落崇拜的图腾有关。
在远古时期,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,以区分与其他部落不同。部落将图腾视为神明,不准冒犯,并将其作为本部落的统一族号。星移斗转,逐渐演化成部落的共同标识,这就是——姓。
“姓”字是“女”与“生”组成,说明是母系社会的产物,那时的姓是随母姓。从西周铜器铭文中科考有三十之多,大多从“女”旁,有八姓之说法,分别为:姬、姜、姚、赢、姒(sì)、妘(yún)、妫(gúi)、妊(rèn)。
氏
但是,那时只有王公贵族才有“氏”,贫贱者则“有名无氏”。
“同氏”可以通婚,但“同姓”男女则不能通婚。
因此,“姓”可以说用于分清婚姻,而“氏”则用于区别贵贱。
据说,唐朝时期,吏部尚书高士廉,把民间的“姓”记录下来,写成一本书《氏族志》,颁布天下,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为官,或撮合婚姻的依据。中国古代流行的《百家姓》是北宋年间写的,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,复姓30个,一共438个。发展至今,已有4000到6000个,但常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。
名与字
古时候的人,除了“名”还有“字”。
孩子出生三个月的时候,父亲取“名”,男孩到了20岁时,自己取“字”;女孩则在15岁时自己取“字”。但是,“名”和“字”是必须有一定联系的。如唐代诗人李白,名——白,字——太白;唐代诗人杜牧,名——牧,字——牧之。
名与字用法有什么不同呢?
在古代,称呼礼仪上,“名”用在尊对卑,长对幼,或者自己谦称时;“字”则相反,用于卑对尊,幼对长,或则平辈之间的称呼。
往期精彩